获奖科研成果

发布日期:2017-03-30     浏览次数:次   
年度 获奖成果 完成人员 奖项信息
2019 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研究 田中群、任斌、李剑锋、吴德印、刘国坤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9 基于动态超分子聚集体的化学传感 江云宝、黎朝、严小胜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9 碳链与金属的螯合化学 夏海平、张弘、朱军、朱从青、王铜道 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9 基于仿生识别体系的生物传感 杨朝勇、朱志、宋彦龄、官志超、柯国梁 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019 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及产业化 颜晓梅、朱少彬、马玲、田野、杨玲玲、王硕、陈超翔、吴丽娜 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8 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配位化学 郑南峰、黄小青、傅钢、陈光需、杨华艳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8 空间分辨腐蚀电化学仪器方法及应用 林昌健、卓向东、吴浚瀚、林理文、杜荣归 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8 天然气化工清洁技术研发及靛蓝等特色产业链的构建 尹应武、张正西、毛永生、师雪琴、栾敏红 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8 一种锂离子电池陶瓷隔膜粘结剂的选择方法 赵金保、张鹏、石川 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2018 一种全合成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培养裂殖壶菌的方法 卢英华、倪洁、周林、陈丽珠、敬科举、乔兴忠 第七届厦门市专利奖
2018 电化学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 林昌健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2018 N-乙烯基吡咯烷酮生产技术 黎四芳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7 手性酰胺的高选择性合成与高效转化及其应用 黄培强、肖开炯、郑啸、王爱娥、阮源萍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7 电解电容器用高性能铝箔纳米布孔/异形波变频腐蚀技术及产业化 林昌健、谭帼英、陈宇峰、王文宝、钱国庆、成顽强、孙岚、程永刚、卓向东、谭惠忠、秦力、全振浪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7 高性能渗透汽化膜的设计与合成 刘庆林、张秋根、陈建华、熊鹰、吴建洋 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7 高安全陶瓷隔膜及其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赵金保、肖亚洲、怀永建、张鹏、潘芳芳   、王静、王海文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7 纳间隙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及表征新技术 吴德印、任斌、田中群、黄逸凡、赵刘斌 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016 电化学技术创新及工程化应用 林昌健 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
2016 高密度培养裂殖壶菌发酵生产DHA 卢英华 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
2015 新型富勒烯的合成 谢素原、谭元植、郑兰荪、吕鑫、黄荣彬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5 一维结构纳米二氧化钛可控构筑、构效关系及性能优化 林昌健、孙岚、赖跃坤、叶美丹、杜荣归、郭文熹、王梦晔、黄巧玲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5 化学键本质中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吴玮、曹泽星、苏培峰、陈振华、应富鸣 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5 基于仿生识别技术的微纳可视化检测体系及其应用 杨朝勇 厦门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4 高密度培养裂殖壶菌发酵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卢英华、黄建忠、敬科举、江贤章、钟惠昌、陈水荣、王宝贝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4 新型富勒烯的合成 谢素原 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
2014 电动车用高安全性陶瓷隔膜的产业化 赵金保 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
2014 电化学催化团队 孙世刚 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
2014 生物絮凝剂的高效生产与应用研究 何宁、王远鹏、李清彪、卢英华、沈亮、彭雅娟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2013 电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效应、设计合成和反应机理研究 孙世刚、周志有、田娜、陈声培、姜艳霞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3 过渡金属导致物质从反芳香性向芳香性的突变 夏海平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3 贵/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与生物还原的过程原理 李清彪、黄加乐、孙道华、林种玉、邓旭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2 新型富勒烯的合成 谢素原、谭元植、郑兰荪、吕鑫、黄荣彬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1 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 江云宝、赵一兵、郭祥群、李顺华、郑洪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1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董全峰、郑明森、蔡亨江、王晶良、林祖赓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1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烧过程优化控制系统 江青茵、曹志凯、师佳、周华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1 防污自清洁“氟硅”高分子树脂的可控制备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 罗正鸿、何腾云、于海江、徐伟、关成梅 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1 PTA氧化残渣资源化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李清彪、陈少岳、郑艳梅、黄双能、黄加乐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上一条:细胞外囊泡抑制流感病毒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