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三则
【一】
报告题目:活体神经分子实时追踪与空间成像
报告时间:2024-11-15 14:30
报告人: 田阳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报告地点:化学楼234会议室
报告摘要:
大脑是神经系统中最复杂和高级的部分,其功能依赖于分子层面的精细调控。实时观测活体环境中神经分子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深入揭示大脑功能和神经疾病的分子机制。然而,脑功能涉及化学物质众多,且动态变化。此外,脑功能还与不同细胞器、神经细胞以及各脑区之间的互作紧密相关。因此,如何实现脑神经分子的精准、实时测量和空间成像,仍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提出了分子-电位双重识别和主客体多位点、多重识别模式的分析新策略,研制出系列具有高选择性的化学探针,建立了活体脑39种化学分子精准测量的探针库。其次,提出了分子构象折叠-水桥双重加速机制和氢键-空间限域双重作用策略,构建了系列高度稳定的细胞器靶向成像方法,实现了亚百毫秒级神经递质的高时空分辨成像。其三,提出光生理探针新策略,创制了首台活体脑拉曼光纤阵列成像系统和高灵敏非金属拉曼测定体系,为活体神经分子实时追踪与空间成像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利用开发的方法,率先发现缺血-再灌注模型脑化学分子的定性定量关系,并揭示了抑郁症鼠32个脑区分子功能网络连接的缺失。此外,在活体水平揭示了超氧通过酸敏感通道调控钙离子内流,导致神经元死亡的新机制。
报告人简介:
田阳,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从事活体脑成像及神经分子分析测量方面的工作,在发展活体脑化学分子的精准测量策略、建立长时程稳定高分辨脑成像、创建高时空分辨光生理成像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系统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在Acc. Chem. Res.,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Sci. Adv., Nat. Commun. 等发表通讯作者论文146篇,他引15000 次,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重大仪器项目和重点项目等。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一等奖,日本化学会“The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中国化学会女分析化学家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受邀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副主编和《高等化学学报》两刊副主编。E-mail: ytian@chem.ecnu.edu.cn。
欢迎老师同学们积极参加!
【二】
报告题目:基于蛋白质活性位点和糖蛋白视角的标志物研究
报告时间:2024-11-15 15:00
报告人: 陆豪杰 教授
复旦大学
报告地点:化学楼234会议室
报告摘要:
主要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糖组研究新方法开发及应用研究,发展了系列修饰蛋白质分离分析方法,化学衍生和质谱定量方法等,全面提升了蛋白质组和修饰蛋白质组的灵敏度和深度,并在近年来重点开展重大疾病的翻译后修饰组学研究特别是高发肿瘤的糖基化研究,绘制了目前中国人群最大规模的血清IgG位点特异性糖基化修饰谱,建立了肿瘤Tn抗原化学酶标记和检测新方法,报道了IgG H4N3F1S1可作为肝癌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及糖基转移酶ALG1表达可作为肝癌预后的预测因子,揭示了MEK2的O-GlcNAc促进了三阴性乳腺癌的增殖和转移机制等。
报告人简介:
陆豪杰,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本科毕业于维多利亚vic309官网化学系,2001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进入复旦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的定性和定量新方法及在临床中的应用,发表一百余篇SCI论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近二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0),2014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16年入选第二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糖复合物组织(IGO)中国代表。
【三】
报告题目:Genetically encoding ε-N-methacryllysine into proteins in live cells
报告时间:2024-11-15 15:30
报告人: 杨兵 研究员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报告地点:化学楼234会议室
报告摘要:
Lysine acylation is a ubiquitou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 that plays pivotal roles in various cellular processes, such as transcription, metabolism, protein location and folding. Thousands of lysine acylation sites have been identified based on advances in antibody enrichment strategies, highly sensitive mass spectrometry (MS) analysis and bioinformatics. However, only 27 lysine methacrylation (Kmea) site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y are exclusively located on histones. It is hard to separate, purify and differentiate Kmea peptides or proteins from its structural isomer lysine crotonylation (Kcr) with general biochemical approaches.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we identified Kmea sites on a non-histone protein, Cyclophillin A (CypA).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of Kmea on CypA, we developed a general genetic code expansion approach to incorporate an unnatural amino acid (Uaa) ε-N-Methacryllysine (MeaK) into target proteins and identified interacting proteins of methacrylated CypA using affinity-purification MS. We found that Kmea at CypA site 125 regulated cellular redox homeostasis and HDAC1 is the regulator of Kmea on CypA.
报告人简介:
杨兵,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致力于生物质谱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拥有20年以上的生物质谱相关研究经历。设计与合成了近百种小分子交联剂和交联非天然氨基酸,其中10种以上已发表,并且开发了相应的生物质谱分析技术以及多种自主知识产权分析软件,用于在活细胞中原位的鉴定蛋白质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在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总引用率超过5500次,单篇最高引用率超过600次。授权美国发明专利一项、中国发明专利一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一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一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四项,省级科研项目两项。
化学化工学院